新华社信息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李滨彬)12月25日,2016中国与全球金融风险论坛暨《2016中国与全球金融风险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和市场人士建议,在控制宏观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加快金融驱动,打造县域金融工程升级版和普及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推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使县域经济成为拉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县域经济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间中的经济增长点,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只有县域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综合国力,推动和加快现代化建设。” 武汉大学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叶永刚表示。
叶永刚指出,应对目前的风险和下行压力,用金融工程驱动县域经济发展将成为一个突破口,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新亮点和增长点,目前在部分省份已经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打造县域金融工程“升级版”和“普及版”,推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将助推我国经济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逆势上扬。
湖北省通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周学东介绍,过去5年,通山扶贫金融产品创新,信贷投放力度加大,有效地解决了通山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资金需求。
据介绍,在上述创新举措中,一个是农发行的项目贷款,该贷款的设计主要支持库区和通山县移民搬迁,到目前为止共批准贷款授信8亿元,已发放1.5亿元。二是邮政储蓄行的助农贷、扶贫贷,其中助农贷主要支持农民合作社的成员,到目前为止累计发放贷款2100多万元;扶贫贷主要对吸纳贫困户就业的经济合作组织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贷款,全县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2200万元。三是农商行的精准脱贫贷,从2016年起农商行和县扶贫办为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量身制作了无抵押、无担保、无需公职人员承担连带责任、全贴息的三无一贴息信贷产品,到目前为止发放精准脱贫贷1090笔,贷款额9500万元。四是组建了涉农融资担保平台,设立风险补偿金500万元,撬动银行信贷资金5亿元。
周学东指出,通山县在金融支持农村实体经济、推进产业扶贫方面实现了突破。近5年来探索了政策驱动、龙头带动、挂靠帮带、乡村旅游、能源引领、租赁反聘、集体反赌、抱团发展培训造血、电商扶贫等多种产业扶贫,带动了全县1.4万户贫困群众参与,并发展特色品种养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和光伏发电产业,形成了政策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全新格局。
湖北省人民政府金融办副主任胡俊明介绍,2015年湖北省在27个县市开展了县域金融工程试点,2016年湖北省打造县域金融工程的升级版,主要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是把握核心,提升县域的贷存比;二是提高县域直接融资比重;三是长效联动,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专家和市场人士指出,我们应把眼光向下看,向金融生态圈的底层扎根服务。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董事长龚波告诉记者,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越重,越要重视基层探索实践。改革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也需要自下而上的草根创新。
在资本市场服务县域经济方面,龚波表示,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对接湖北省政府实施的县域金融工程,深入各市(州)、区、县,深耕县域市场,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培育大量来自县域最基层地方的中小微企业到湖北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融资,促进企业规范治理,拓宽融资渠道,服务县域实体经济成长。
截至目前,湖北省四板市场挂牌企业的区域版图已实现全省17个市、州、区的全覆盖;全省103个县级行政区域中的98个已有挂牌企业,县域覆盖率达到95%;县域挂牌企业占中心挂牌企业总数的80%。全省已陆续形成50个县域特色产业板块。
截至2016年12月23日,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托管登记企业2683家,托管总股本1224.62亿股;挂牌交易企业1982家,共为340家企业完成股权融资1002笔,实现融资总金额579.94亿元。为规范培育中小企业、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来源:新华社)